top of page
作家相片Rebecca Mo

歌词创作小议 -- 作者:莫应丰

已更新:2022年4月18日



编者的话:最近,许多作者希望我们介绍一些写歌词的基本知识。在湖南省长沙市工农兵文艺工作室的协助下,我们邀请莫应丰同志写了这篇文章。现在介绍给大家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,概括地总结了本人和他人创作经验,介绍了写歌词的基本常识和一般规律,这对初学写歌词的作者,将有所启示。 短引 歌词在文学阵地占着不大的地盘,起着不小的作用。要繁荣社会主义的歌曲创作,先要发展歌词创作。歌词看来简单,写好又并不容易,初学者提出了各种问题:音乐作者常常遇上不好谱曲的歌词伤了脑筋,他们希望有人把歌词的主要特点作一介绍。全面谈歌词作法是不实际的,只好分几个小题作几段小议试试。 一、议歌词与诗的异同 好的歌词应具有诗的意境,诗的音韵,诗一般精练的语言,某些诗体所具备的节律。 歌词本身应是一首好诗,而好的诗却不一定都是好的歌词。 这是因为: 歌词不是供阅读的文学作品,它是通过人的演唱将内容传达给接受者,因此,歌词应比一般的诗更加口语化,用词通俗,简练而不“简古”,造意深而不奥,使人一听就懂。歌词作者不妨将自己的作品用普通话读给旁人听听,看看是否每句都能听懂。能听懂则已,不能听懂的就要删改。 歌词是歌曲的组成部分,是音乐作者进行歌曲创作的依据。因此,歌词比一般的诗更加强调要有形象化的语言。语言形象化可以帮助音乐作者迅速准确地塑造出相应的音乐形象;反之,如果通篇是论理性的或空洞抽象的语言,作曲者便很难下手。 歌词与曲调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,我们除了要求曲调能正确表达歌词的内容以外,也要求歌词能给曲调以表达内容的方便,这就需要歌词比一般的诗更具音乐性。所谓音乐性,即流畅、清爽、四声处理得当,抑扬顿挫鲜明。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诗、词、歌、赋以及民谣、民间戏曲的唱词等都具有此种特性,大有借鉴的价值。 诗有格律诗、自由诗、散文诗等等不一,而歌词必须有韵有律。律又不同于“五律”、“七律”、“排律”。歌词的律,不宜过于呆板,也不可放纵无羁,排比、对偶、长短相间,都是可取的。究竟以怎样的律法相宜,应根据歌曲音乐的结构特点而定。 口语化、形象化、音乐性、格律性,这些是歌词的主要特点,也是它与诗的主要异同所在。 二、议歌词的结构形式 歌词的结构形式与歌曲音乐的结构形式大体一致。歌词作者应该熟悉歌曲音乐的普通结构形式。 歌曲音乐有所谓一段式、二段式、三段式、多段式之分;有单部结构与复部结构之分;还有分节歌与一节歌之分。至于音乐作者运用专门技巧,造成歌曲的各种特殊结构,多得不胜枚举。现单就歌词作者必须了解的部分作一简要介绍: 一段式。即将全部内容一气可成,只分句,不分設,只有乐句的对比,没有乐段的对比。犹似小河流水,顺游直下,缓急自如,曲直随意,直到完整地表达出全部内容为止。一段式歌曲,多为偶数乐句组成,四句、六句、八句、十句不等。民间有一种独特的五句歌,也常为音乐作者借鉴。 两个一段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二段式。二段式歌曲的甲段与乙段一般都要有对比。或音区对比,或节奏对比,或调性对比,或功能与色彩的对比,手法很多。歌词作者在创作二段式歌词时,同样不可忽略对比手法的运用。如通过句子的长短变换,语言的音节更移,章法的不同,情绪的起伏,由细叙到讴歌,由开放到收束等等,可根据内容而决择不同的对比形式。 二段式再加一段就是三段式。三段式的歌曲,常常出现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部分相同,可以叫做“再现”。也有一、二、三段各自独立,互成对比统一的。凡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歌曲,歌词一般也应有类似的再现,这样才能使词曲不致分离,完全融为一体。 多段式歌曲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结构。它不受固定的框框限,对比和再现可以多次沿用。段落有长有短,甚至可以插入独立的单句。多段式歌曲虽然结构自由,但决不可忽视整个作品的统一性。词曲作者要很好地处理对比与统一的关系,须知二者是相反相成,缺一不可的。这种多段式结构多半用在说唱音乐、独唱曲和比较大型的合唱曲以及歌剧当中,群众歌曲很少采用。 另外有一种“分节歌”,运用很广,它对词作有一些特别的要求,留在另题专议。 我们了解歌曲结构的一般规律,并不是把它当成绳子来捆住手脚。规律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,并且是不断发展的,正确的态度应是既尊重已成的规律,又不墨守陈规。 三、议分节歌词的声韵及其他 分节歌是由两段以上结构相同、内容不一的歌词共属一个曲调而组成的歌曲。这种结构形式在民歌和创作歌曲中运用非常普遍。由于它是用同样的曲调唱出内容不同的歌词,词作者的创作应该适应这一特点,遵循一些特定的规律。 我们的口头话语,通过各个单字的声调高低和吐字轻重互相间错,形成了一种自然形态的语言音调和节奏。唱歌就是将这种自然形态的语言音调和节奏加以因势利导,进行艺术的夸张,使普通的语言音调变得丰富多采,优美动听,表达思想感情也更加完满。这就是说话与唱歌的关系。 既然歌曲的旋律是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,那么,曲和词的音调和节奏必须相对的一致,有经验的音乐作者是很注重这个问题的。在词曲关系中,有一种“倒词”的现象就是旋律部分和歌词语言的自然音调互向相反的方向进行。这种现象的结果,往往使人听不懂歌词内容或误解了原词的意义。如“闪亮”二字,本来“亮”字的声调高于“闪”字,如果用“31”的旋律进行来演唱这两个字,听起来好像是“普良”了。 处理好词曲的声调关系,本来是音乐作者的责任,但在分节歌当中,则首先是词作者的课题了。因为音乐作者只能根据几节歌词中某一节词的自然音调来谱写旋律,如果各节词的自然音调毫无共同之处,怎样能使它们共用一个旋律呢?所以,分节歌词的作者必须做到使各节词的声调大体一致。 这种“一致”,只是相对而言,绝对的一致几乎是做不到的。什么叫相对的一致呢?即在各单字的连结中,声调的起伏线大体相仿。如“前进”与“起来”二词,虽然前者是由阳平到去声,后者是由上声到阳平,看来不同,实际上声调的转移都是由低到高,这两个词的声调即可视为“一致”了。 在民间戏曲的唱词中,很讲究遵守句尾字的平仄规律。这是因为唱腔的句尾音往往有延长,般也落在强拍上,既强且长,若出现“倒词”不是病无遮障了吗?由此可以类知,分节歌的句尾字,也应讲究各节的平仄统一。 分节歌词的各节可采用不同的韵脚,但如果多数为开口韵,其中一节用了闭口韵,也会给曲作者带来困难。 在一般的情况下,各节歌词的相对句字数应该相同,至少音节要相同。如“几十年南征北战”和“我们意气风发”,虽然字数不同,而音节相同,是可以的。又如“我们伟大的祖国”和“全国人民团结紧”,同是七个字,但音节各异,便无法共用一样的曲词。只有一种情况属于例外,即全词最终一句可与前几节的结尾句不同,甚至有时故意把音节伸展开来,由曲作者谱写不同于前的终止乐句,造成最高潮然后收束,效果很好。 分节歌词的戒律较多,完全无视这些规定是要失败的。但形式并不决定一切,应该把内容摆在首位,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,灵活地看待这些规定。 四、议歌词的语言艺术 不论何种文学作品,无不讲究妙用语言艺术,歌词也是一样。 歌词的篇幅短小,格式的局限又多,怎样克服语言的一般化呢?这个问题常为初学者伤脑筋。诚然,想用三言两语道出某种诀窍来是很困难的,但根据一些有经验的歌词作者的实践,我们仍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来。 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对音乐作者的再创作是必不可少的条件,而且,就歌词本身来说,也是克服语言一般化的重要办法。初学者在进行创作时,容易将一些现成的概念和口号不加消化,草率地编成几个字一句,就算写成了一首歌词。这样的创作无有不失败的。有经验的作者能够很好地将概念和形象结合起来。当你想写一首进行曲歌词时,你眼前应该出现一支队伍。是一些什么人组成?是怎样的精神面貌?在怎样的路上行走?环境、气氛、时代背景,一目了然。同样,写首工人的独唱歌词,心目中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工人代表,看得见,摸得着,有血有肉,才能写出他活生生的形象的语言来。 语言的准确性是克服一般化的另一重要条件。初学者容易模仿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但模仿绝不能代替创作。人家的现成作品和自己将要进行的创作,在题材、内容、对象、时代条件等等方面有各种的差异。不问实际情况,照搬人家的词句,定会造成语言不准确,或者没有道理,或者不必要。学习别人的作品,要有分析的头脑,不仅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要把每一句话,每一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弄清楚。最忌讳的是,当找不到准确恰当的语言时,随手拈一句口号填空,这样是不能写好歌词的。 语言要表现人物的气质,是写好歌词的又一重要问题。歌词虽然不能像小说、戏剧等其他文学作品那样,写出某一个人的某种个性化语言来,但应该有某一类人物的共同的气质性语言。时代不同,气质不同;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气质;同一时代、同一民族的不同阶级和阶层也有不同气质的语言。社会地位,历史经历,甚至于职业都是形成人们不同气质的条件。工人、农民、解放军战士,他们有共同的时代气质,又有各不相同的传统气质。歌词作者应该写出他们的异同来。这个问题不能不十分重视,因为非此就只能是学生腔,新八股,一般化。 上述几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好呢?单纯从技巧上冥思苦想是不会有好结果的。根本的办法是要切切实实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。 五、议歌词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毛主席在阐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时指出:“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,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。”可是,有人认为写歌词不用深入生活,因为歌词是“概念的东西”。此话完全错了,以这种观点去写歌词,才会写出单纯“概念的东西”来。 写好歌词一定要深入生活。这是因为 一、不熟悉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斗争生活,就抓不住重大题材。生活犹如汪洋大海,非常广阔,我们从中取什么来写呢?可写的题材很多,但代表广大工农兵群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心声的东西,却并不能垂手可得。只有十分熟悉现实生活,从生活的万千现象中抓住本质,深刻认识它,正确地反映它,才能写出好的歌词。 二、人民生活是丰富多采的,是随着历史进程在不断变化的。我们的歌词创作也要不断地别开生面,经常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,有所创造,有所前进。这些发现,发明、创造、前进,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,难道可以凭空设想吗?有的人不愿意认真研究生活,想从别人的作品中去找创作的源泉,结果只会拼拼凑凑,永远写不出好东西和新东西来。 三、只有深入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中去,我们才能认识工农兵,オ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,掌握他们丰富多采的语言,弄清他们的共性与个性。才有可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道出他们的心里话,而不是用“我”自己的老一套来粗制濫造,这样写出歌词来,才有生命力。 四、同样的生活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得出不同的认识。正确的认识依赖于正确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。这就要作者很好地坚持改造世界观。世界观的改造也只有在深入工农兵群众、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,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做到。 可见深入生活对搞好歌词创作同样是必不可少的。 小结 议完以上五题,还有两句话一定要强调下。初学的同志千万莫被歌词的框框条条吓住了。你原来经常写,现在更应该大胆多写;你原来没有写过,只要想写,也请你干起来再说,干就是学习。一定的规律不能不顾,懂了它是为了取得运用它的目由。“实践出真知”,请记住这一句名言。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