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Rebecca Mo

文学的多元化与作家的多元艺术素质

已更新:2022年4月23日


作家对话录


编者按:本刊编骆晓戈在资江航船上访问了作家莫应丰,这里发表的是他们对话的摘录。对话涉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我们想,读者朋友对此也会烧有兴味。

骆晓戈: 老莫,现在有些文学青年在议论,说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《桃源梦》以及其他短篇,是你自己画插图,还搞封面设计,而且你的书法名气不小,在很多显眼的地方有你的墨迹,你觉得多方面的爱好对你的文学创作是有利还是有弊?

莫应丰: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份量。各种艺术门类从来都是互通互补的,知识太窄,往往难成大器。长沙有个残雪,是个体户,她写的小说,很多人说看不懂,我开始也看不太懂,后来多看了几篇,似乎是懂了一点,我不是靠惯用的读小说的方法去看懂的,是用音乐的方法美术的方法把她的小说看懂的。她的作品涉及的常常不止一个问题,正如我们当前的生活每日每时都“纷繁复杂”。

十年“文革”期间的文学作品,几乎都在说个问题,后来大家都清楚,知道这种做法不行,但大家都还这样做小说,不那样做在当时是不行的。残雪的作品复杂、怪诞,犹如多声部的音乐作品,她运用了音乐的结构原理来表现美。我认为,所有的艺术都应该反映美,表现美,搞文学离开了美不行。多懂几门艺术,对于发现美,就多了几只眼睛,非常有利。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人都通诗书画,当代搞几行的作家,中国外国都有。上次在灰汤学习,孙健忠带了个小型录音机休息时,他就欣赏交响乐,我很赞赏,写乡土文学的同样具备鉴赏西洋音乐的素质,我就说孙健忠这样搞大有希望。

骆晓戈: 你的意思是文学家应该具备多元艺术素质,对吗?

莫应丰: 对。搞文学要有基本素质。完全是个逻辑思维的头脑,最好不要搞文学。我从小爱好美术,读初中时爱音乐,后来上大学也是学音乐,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作家。中国有句老话,叫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这个“天”的概念很多,人的基本素质是“天”,社会当然是“天”,客观条件是“天”,包括读书也是“天”。

骆晓戈: 在当代美国,“学院派作家”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一一社会的代表出现,当然,这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相关,热心文学的读者群越来越多的是大学生,同时,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对文学的新的承认,承认文学本身是一门知识形式,是一种思想形式,也是感情形式,一种思维的形式。

莫应丰: 原来有一种观点,中文系培养不了文学家,作家不一定要上大学,大学里只能搞研究,出不了作家,作品。现在的现实迫使这种观念要变一变了,作家要多读书,当然湖南不少青年作家是先当作家后上大学的,象韩少功、张新奇、肖建国等等。总之要多读书,也可以兼做些学问。

我是这样想的,写文章不可能写到老,六十岁以后很多人就不行了,不可说“活到老写到老”的大话。我看过一些老作家,他们年轻时的作品很使我激动,但是他们现在的作品不好恭维,象一把钝刀子砍肉。看来,写文学作品老了不行。当然也有例外。我准备六十岁以后就基本不写,去画画,搞搞书法,当然最好的年华是用在写作上。所以做个作家要具备多种才能,这也是一个原因。

骆晓戈:在外省常有人谈论文学界的“湘军”,或者说“湖南作家群”。你能不能谈谈湖南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有什么特点,是不是在流派、艺术风格上有相似之处?

莫应丰: 要说出个什么特点,我看主要是人多,是新人新作多,是作品样式多,总之是文学的多元化。要我谈,我只能为这个极为复杂的风景区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,就跟我们湖南湘西的张家界森林公园一样,那里的地貌风景千姿百态,而且不好描述,我只能根据个人的见解勾勒一个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大体的作家群体发展状况。

四人帮”一倒台,溯南的文学创作实力就显示出来,肖育轩的作品最早在全国引人属目,接着有韩少功的《月兰》、叶蔚林的《蓝蓝的木兰溪》、《没有航标的河流》、谭谈的《山道弯弯》、水运宪的《祸起萧墙》,再往后,作品越来越多,新人不断冒出来,而且出来一个就在全国有一定影响,带着自身鲜明的创作个性,这一点难得。前几年有些搞理论摘文学批评的同志,想把湖南作家群安一个牌子,霸蛮搞成一个什么流派,我曾经在《文学报》上写文章反对。我看这样搞没有好处。你自己捆住自己手脚干什么呢? 不强求一致不做出一个框框,框定湖南作家群只能这样不能那样。每人各有所长嘛,长于哪一方面就搞哪一方面,包括风格流派都不应人为制造,应该让它自然形成,不见得哪一个是好作品,哪样又不行,你水运宪是水运宪,谭谈是谭谈,叶蔚林和何立伟、残雪,彼此之间相差蛮远蛮远,不好作比较,但是又都在全国引起反响。所以我看湖南作家倒只有一个特点,沉得住气,走自己的路。这样要忍受一些寂寞,不为名利诱惑,也不被眼花缭乱的各种时髦弄得晕头转向。而是脚踏实地,很重视发挥自己的文化根基,重视发挥自己民族的文化优势。

湖南作家群出现多元化的局面,还有个特点是不拘一格讲团结。对年轻人的想法,年纪大一些的作家不轻易地批评,不压抑。我们省中年以上的作家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。各个审美层次各个年龄层次的作家都能相处好,艺术上互相導重是团结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这种好的风气,对于繁荣湖南的文学创作,对于作家群的形成,又能起到促进作用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